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3 | 下载174

目的:体外建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lfuenzae)生物膜(BF),观察细菌形成BF后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从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离体腺样体组织中分离30株流感嗜血杆菌,并以96微孔板培养,采用结晶紫染色和扫描电镜(SEM)鉴定BF形成;分别测定氨苄西林(AMP)、头孢曲松(CRO)、左氧沙星(LVFX)和阿奇霉素(AZM)4种抗菌药物浮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生物膜菌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30株流感嗜血杆菌体外都有不同程度BF形成。当BF形成后,不同抗生素的MBEC较其MIC、MBC增高程度大小不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EC/MBC:H=91.54,MBEC/MIC:H=87.91;P均<0.001)。AMP的MBEC最高,可高达MBC和MIC的100多倍;CRO 的MBEC较MBC和MIC可增高数十倍,LVFX和AZM对BF的MBEC最接近于MBC和MIC。结论 BF形成后,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增强;氟喹诺酮类LVFX和大环内酯类AZM对流感嗜血杆菌BF作用相对良好。

作者:高雪;尚小领;乔海霞;张彦霞;张存晖;张玉妥

来源:临床儿科杂志 2014 年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3 | 下载:174
作者:
高雪;尚小领;乔海霞;张彦霞;张存晖;张玉妥
来源: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年 7期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生物膜 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 抗生素 Haemophilus inlfuenzae bioiflm 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 antibiotic
目的:体外建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lfuenzae)生物膜(BF),观察细菌形成BF后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从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离体腺样体组织中分离30株流感嗜血杆菌,并以96微孔板培养,采用结晶紫染色和扫描电镜(SEM)鉴定BF形成;分别测定氨苄西林(AMP)、头孢曲松(CRO)、左氧沙星(LVFX)和阿奇霉素(AZM)4种抗菌药物浮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生物膜菌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30株流感嗜血杆菌体外都有不同程度BF形成。当BF形成后,不同抗生素的MBEC较其MIC、MBC增高程度大小不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EC/MBC:H=91.54,MBEC/MIC:H=87.91;P均<0.001)。AMP的MBEC最高,可高达MBC和MIC的100多倍;CRO 的MBEC较MBC和MIC可增高数十倍,LVFX和AZM对BF的MBEC最接近于MBC和MIC。结论 BF形成后,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增强;氟喹诺酮类LVFX和大环内酯类AZM对流感嗜血杆菌BF作用相对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