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7 | 下载4

目的 初步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胸廓内动脉的解剖学显示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拟诊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观察两侧胸廓内动脉的走行规律及其解剖分支特征,沿胸骨角及第6肋间隙水平分为近、中、远3段,测量3个节段血管腔内径、两侧胸廓内动脉长度及其分支肌膈动脉内径和至邻近胸骨缘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两侧胸廓内动脉显示率均为100%.两侧胸廓内动脉中,同侧近、中、远各段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相应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各段内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胸廓内动脉较右侧稍长(P<0.05),男性胸廓内动脉较女性长(P<0.05).两侧肌膈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胸骨边缘距离,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胸廓内动脉末端分支,右侧两支分支者89例(83.18%)、三支者10例(9.35%)、四支者8例(7.48%).左侧两支分支者91例(85.05%)、三支者9例(8.41%)、四支者7例(6.54%),两侧均以两支分支型最多见.结论 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清晰观察胸廓内动脉走行规律及其解剖分支特征,可为临床提

作者:陈伟彬;冯莉;宫凤玲;张惠英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4 年 3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7 | 下载:4
作者:
陈伟彬;冯莉;宫凤玲;张惠英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4 年 33卷 2期
标签:
胸部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Thoracic arteries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Angiography
目的 初步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胸廓内动脉的解剖学显示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拟诊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观察两侧胸廓内动脉的走行规律及其解剖分支特征,沿胸骨角及第6肋间隙水平分为近、中、远3段,测量3个节段血管腔内径、两侧胸廓内动脉长度及其分支肌膈动脉内径和至邻近胸骨缘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两侧胸廓内动脉显示率均为100%.两侧胸廓内动脉中,同侧近、中、远各段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相应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各段内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胸廓内动脉较右侧稍长(P<0.05),男性胸廓内动脉较女性长(P<0.05).两侧肌膈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胸骨边缘距离,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胸廓内动脉末端分支,右侧两支分支者89例(83.18%)、三支者10例(9.35%)、四支者8例(7.48%).左侧两支分支者91例(85.05%)、三支者9例(8.41%)、四支者7例(6.54%),两侧均以两支分支型最多见.结论 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清晰观察胸廓内动脉走行规律及其解剖分支特征,可为临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