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7 | 下载139

探讨急性肝损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机理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600 mg/kg制作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取回肠内容物、肝、脾、淋巴结作细菌培养,检测血浆及回肠内容物内毒素含量.行血浆D-乳酸的检测.取肝脏和回肠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浆及回肠内容物内毒素水平上升明显(P<0.01),血浆TNF-α含量升高明显(P<0.01),且与内毒素水平升高呈正相关(P<0.01).同时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移位.回肠病理所示肠绒毛明显变短、破坏、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因此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结构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及肠道细菌移位是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重要因素.内毒素可直接或通过诱导TNF-α加重肝损伤.

作者:王春妍;杨世忠;江海艳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7 年 2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7 | 下载:139
作者:
王春妍;杨世忠;江海艳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7 年 23卷 2期
标签:
急性肝损伤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探讨急性肝损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机理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600 mg/kg制作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取回肠内容物、肝、脾、淋巴结作细菌培养,检测血浆及回肠内容物内毒素含量.行血浆D-乳酸的检测.取肝脏和回肠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浆及回肠内容物内毒素水平上升明显(P<0.01),血浆TNF-α含量升高明显(P<0.01),且与内毒素水平升高呈正相关(P<0.01).同时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移位.回肠病理所示肠绒毛明显变短、破坏、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因此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结构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及肠道细菌移位是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重要因素.内毒素可直接或通过诱导TNF-α加重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