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3 | 下载90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9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4岁;术后随访10~109个月,均无转移和复发.MRI检查示,肿瘤位于侧脑室内8例、右颞叶1例,T1 WI呈等信号6例、低信号及高信号各1例,T2 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各4例.病理检查示,瘤组织胶质纤维丰富,瘤细胞成簇状分布其间;除1例右颞叶肿瘤无微囊结构外,其余均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突触素(SYN)、上皮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Neu-N)为阴性;Ki-67标记指数4

作者:宋坤;王娟;柴学;刘文;张巧全;周金宝;张玉梅;朱海青

来源: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 年 1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3 | 下载:90
作者:
宋坤;王娟;柴学;刘文;张巧全;周金宝;张玉梅;朱海青
来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 年 13卷 2期
标签:
室管膜下瘤 临床特点 影像学 病理 subependymoma clinical features imaging pathology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9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4岁;术后随访10~109个月,均无转移和复发.MRI检查示,肿瘤位于侧脑室内8例、右颞叶1例,T1 WI呈等信号6例、低信号及高信号各1例,T2 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各4例.病理检查示,瘤组织胶质纤维丰富,瘤细胞成簇状分布其间;除1例右颞叶肿瘤无微囊结构外,其余均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突触素(SYN)、上皮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Neu-N)为阴性;Ki-67标记指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