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6 | 下载9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提高对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重度药物性肝损伤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因双上肺继发浸润性肺结核,采取HRZE四联方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同时服用保肝药物,平均治疗11 d后查总胆红素(平均30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平均48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平均536 U/L)均升高,白蛋白平均27.50 g/L;凝血酶原时间平均26.6 s。明确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均立即停用抗结核药,予抗炎、保肝、解毒、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1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应了解和掌握抗结核药物所致严重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停药时机、治疗原则,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时停药、正确处理,可降低重度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邵爱东;邓国兴;周宝生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2015 年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6 | 下载:92
作者:
邵爱东;邓国兴;周宝生
来源:
临床误诊误治 2015 年 6期
标签: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伤 预后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提高对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重度药物性肝损伤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因双上肺继发浸润性肺结核,采取HRZE四联方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同时服用保肝药物,平均治疗11 d后查总胆红素(平均30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平均48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平均536 U/L)均升高,白蛋白平均27.50 g/L;凝血酶原时间平均26.6 s。明确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均立即停用抗结核药,予抗炎、保肝、解毒、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1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应了解和掌握抗结核药物所致严重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停药时机、治疗原则,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时停药、正确处理,可降低重度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