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3 | 下载13

目的:观察正常人心脏不同部位或2个部位同时起搏时的电生理及心室肌复极差异的变化.方法:15例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经冠状静脉窦将1根标测电极送至左心室表面静脉分支,另1根Pacing-MAP电极送达右室心尖部,记录局部单向动作电位(MAP).分别起搏左心室心外膜、右心室心内膜及上述两部位同时起搏,行S1S1、S1S2程序刺激.记录测量QRS波时限、QT间期、Tp-Te间期、MAP时程(MAPD)等指标及心律失常事件.结果: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Tp-Te间期在左室心外膜起搏(376.26 ms、122.59 ms)、双心室起搏(366.42 ms、124.23 ms)明显较右心室心内膜起搏(349.33 ms、104.14 ms)延长(P<0.01),伴有右室心尖部局部MAPD的相应变化.在相同总阵次的程序刺激中,左室心外膜起搏与双心室起搏时的室性心律失常多于右室心内膜起搏时(P<0.05).结论:左室心外膜参与起搏后可能会增大心室肌的跨室壁复极差异,伴有复极时间的延长,从而使室性心律失常易于发生.

作者:白融;王晨;杨晓云;卜军;吕加高;王琳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4 年 2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3 | 下载:13
作者:
白融;王晨;杨晓云;卜军;吕加高;王琳
来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4 年 20卷 3期
标签:
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研究,心脏 心室起搏
目的:观察正常人心脏不同部位或2个部位同时起搏时的电生理及心室肌复极差异的变化.方法:15例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经冠状静脉窦将1根标测电极送至左心室表面静脉分支,另1根Pacing-MAP电极送达右室心尖部,记录局部单向动作电位(MAP).分别起搏左心室心外膜、右心室心内膜及上述两部位同时起搏,行S1S1、S1S2程序刺激.记录测量QRS波时限、QT间期、Tp-Te间期、MAP时程(MAPD)等指标及心律失常事件.结果: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Tp-Te间期在左室心外膜起搏(376.26 ms、122.59 ms)、双心室起搏(366.42 ms、124.23 ms)明显较右心室心内膜起搏(349.33 ms、104.14 ms)延长(P<0.01),伴有右室心尖部局部MAPD的相应变化.在相同总阵次的程序刺激中,左室心外膜起搏与双心室起搏时的室性心律失常多于右室心内膜起搏时(P<0.05).结论:左室心外膜参与起搏后可能会增大心室肌的跨室壁复极差异,伴有复极时间的延长,从而使室性心律失常易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