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8 | 下载52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总结其技术难点与临床策略.方法:226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形成患者,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15(4.25±2.71)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2~16 (4.37±2.84)mm.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相应封堵器.封堵器直径为4~18 (6.24±2.48)mm,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 d.术后1、3个月定期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226例中220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7.3

作者:王震;解启莲;张密林;甄宇治;谭慧莲;刘凌;尤扬;额尔敦高娃;高磊;张源祥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6 年 22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8 | 下载:52
作者:
王震;解启莲;张密林;甄宇治;谭慧莲;刘凌;尤扬;额尔敦高娃;高磊;张源祥
来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6 年 22卷 2期
标签:
经导管封堵 室间隔缺损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总结其技术难点与临床策略.方法:226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形成患者,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15(4.25±2.71)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2~16 (4.37±2.84)mm.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相应封堵器.封堵器直径为4~18 (6.24±2.48)mm,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 d.术后1、3个月定期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226例中220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