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40

目的 探讨多焦视觉电生理(mf-ERG)二阶反应(SOK)中各环及各象限P1波振幅和潜伏期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f-ERG对正常组25例(36只眼)和POAG组50例(82只眼)进行检测,将mf-ERG SOK各环及各象限振幅和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早期POAG组第1-5环SOK P1波反应密度值和潜伏期均较正常组降低,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颞上、颞下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48、0.043);中期POAG组第2-4环P1波反应密度降低和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个象限振幅P1波反应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鼻上、颞上象限P1波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POAG组除第1环P1波反应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4环及各象限振幅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5环及颞侧P1波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延长(P<0.05).结论 mf-ERG的SOK是分析视觉系统的非线性成分,主要反映的是视网膜内层的功能,第2~4环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的异常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尤其是颞侧视网膜P1波振幅反应

作者:丁琦;陆豪;严良;杨蕾;赵婕;熊毅

来源:临床眼科杂志 2007 年 1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40
作者:
丁琦;陆豪;严良;杨蕾;赵婕;熊毅
来源:
临床眼科杂志 2007 年 15卷 6期
标签:
m-ERG SOK 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
目的 探讨多焦视觉电生理(mf-ERG)二阶反应(SOK)中各环及各象限P1波振幅和潜伏期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f-ERG对正常组25例(36只眼)和POAG组50例(82只眼)进行检测,将mf-ERG SOK各环及各象限振幅和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早期POAG组第1-5环SOK P1波反应密度值和潜伏期均较正常组降低,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颞上、颞下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48、0.043);中期POAG组第2-4环P1波反应密度降低和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个象限振幅P1波反应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鼻上、颞上象限P1波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POAG组除第1环P1波反应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4环及各象限振幅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5环及颞侧P1波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延长(P<0.05).结论 mf-ERG的SOK是分析视觉系统的非线性成分,主要反映的是视网膜内层的功能,第2~4环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的异常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尤其是颞侧视网膜P1波振幅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