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6 | 下载95

目的:调查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量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合脑梗死部位对200名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名脑梗死后遗症期疲劳的发生率为4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不正常婚姻(丧偶、离婚、分居)、脑力劳动者、睡眠质量指数、卒中部位、家庭功能障碍与脑卒中后疲劳有关(均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发生与年龄较大(OR =2.612,95%CI =2.047~3.333)、婚姻状态(OR =1.754,95%CI =1.259~2.445)、脑力劳动者(OR =0.810,95%CI =0.698~0.939)、睡眠质量指数(OR =1.149,95%CI =1.262~2.515)、家庭功能障碍(OR =1.717,95%CI =1.396~2.111)、脑卒中的部位(OR =1.075,95%CI =1.693~2.310)有关。结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的发生率高,与年龄、婚姻状态、脑力劳动者、睡眠质量指数、家庭功能障碍、卒中部位等有关

作者:高星乐;陈力宇;孙乐球;李笑蓉;吴赛珍

来源: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6 年 1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6 | 下载:95
作者:
高星乐;陈力宇;孙乐球;李笑蓉;吴赛珍
来源: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6 年 19卷 1期
标签:
脑梗死 疲劳 流行病学因素 Brain infarction Fatigue Epidemiologic factors
目的:调查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量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合脑梗死部位对200名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名脑梗死后遗症期疲劳的发生率为4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不正常婚姻(丧偶、离婚、分居)、脑力劳动者、睡眠质量指数、卒中部位、家庭功能障碍与脑卒中后疲劳有关(均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发生与年龄较大(OR =2.612,95%CI =2.047~3.333)、婚姻状态(OR =1.754,95%CI =1.259~2.445)、脑力劳动者(OR =0.810,95%CI =0.698~0.939)、睡眠质量指数(OR =1.149,95%CI =1.262~2.515)、家庭功能障碍(OR =1.717,95%CI =1.396~2.111)、脑卒中的部位(OR =1.075,95%CI =1.693~2.310)有关。结论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疲劳的发生率高,与年龄、婚姻状态、脑力劳动者、睡眠质量指数、家庭功能障碍、卒中部位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