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9 | 下载29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急救系统建立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设置院内急救站点,组建援助急救队,采用突然模拟实战演练,并寻找问题,不断改进,逐步建立院内急救系统.选择2016年5~12月传统急救演练模拟心脏骤停患者39人次为对照组,2017 年3~11月新设置急救演练模式后模拟心脏骤停患者42人次为干预组,分析2组院内急救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s)、除颤仪到达时间(s).结果:设置院内急救站点及援助急救队后,干预组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为(52.52 ±11.09)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为(54.55 ±11.31)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为(350.76 ±31.32)s、除颤仪到达时间为(379.33 ± 35.12)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院内急救站点与援助急救队的设立,显著缩短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各环节时间,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提高医院整体综合急救水平.

作者:肖元新;尹亚丽;田超;牛庆东;王红娟;翟博雅

来源: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9 年 2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9 | 下载:29
作者:
肖元新;尹亚丽;田超;牛庆东;王红娟;翟博雅
来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9 年 25卷 6期
标签:
院内急救站点 援助急救队 院内急救系统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急救系统建立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设置院内急救站点,组建援助急救队,采用突然模拟实战演练,并寻找问题,不断改进,逐步建立院内急救系统.选择2016年5~12月传统急救演练模拟心脏骤停患者39人次为对照组,2017 年3~11月新设置急救演练模式后模拟心脏骤停患者42人次为干预组,分析2组院内急救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s)、除颤仪到达时间(s).结果:设置院内急救站点及援助急救队后,干预组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为(52.52 ±11.09)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为(54.55 ±11.31)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为(350.76 ±31.32)s、除颤仪到达时间为(379.33 ± 35.12)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院内急救站点与援助急救队的设立,显著缩短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各环节时间,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提高医院整体综合急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