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9 | 下载0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55例)、C级(36例),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接受肝硬化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肝硬化常规方案治疗基础上再接受抗病毒治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3、6、9个月后的血浆D-D浓度.结果 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患者血浆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B级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A级,C级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B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浆D-D水平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D-D水平与其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均可以降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D-D水平.

作者:张曼华;万延辉;张健杰;李培茂;李辉;熊煌

来源:热带医学杂志 2018 年 18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9 | 下载:0
作者:
张曼华;万延辉;张健杰;李培茂;李辉;熊煌
来源:
热带医学杂志 2018 年 18卷 3期
标签:
乙肝肝硬化 D-二聚体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Hepatitis B cirrhosis D-dimer Liver function Child-Pugh grading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55例)、C级(36例),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接受肝硬化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肝硬化常规方案治疗基础上再接受抗病毒治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3、6、9个月后的血浆D-D浓度.结果 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患者血浆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B级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A级,C级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B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浆D-D水平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D-D水平与其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均可以降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D-D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