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4 | 下载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MIP、VR、MPR)在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疑似骨折的56例急诊外伤患者,均实施有针对性的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转至后处理工作站,尤其开展MIP、VR及MPR等图像处理,分析上述后处理方法在诊断隐匿性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评定其显示能力.结果:所选取的56例患者检查后均采用后处理技术,均被诊断为隐匿性骨折,其中,14例环枢关节,7例膝关节,6例肩关节,4例踝关节,足跗骨、肋骨各为5例,腕关节、肘关节均为3例,颞颌关节、骶尾骨均2例,舌骨、下颌骨、颈椎棘突、甲状软骨及胸肋关节均为1例.CT横断轴位诊断骨折阳性率为87.50%(49/56),VR为69.64%(39/56),MIP为60.71%(34/56),MPR为100.00%(56/56).结论:对于隐匿性骨折,采用64排螺旋CT横断位与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特别是与MPR技术相结合,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在临床中,可将此方法作为诊断此类骨折的常用手段.

作者:崔钟鸣

来源:中国伤残医学 2019 年 27卷 2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4 | 下载:16
作者:
崔钟鸣
来源:
中国伤残医学 2019 年 27卷 20期
标签:
64排螺旋CT 隐匿性骨折 图像重建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MIP、VR、MPR)在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疑似骨折的56例急诊外伤患者,均实施有针对性的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转至后处理工作站,尤其开展MIP、VR及MPR等图像处理,分析上述后处理方法在诊断隐匿性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评定其显示能力.结果:所选取的56例患者检查后均采用后处理技术,均被诊断为隐匿性骨折,其中,14例环枢关节,7例膝关节,6例肩关节,4例踝关节,足跗骨、肋骨各为5例,腕关节、肘关节均为3例,颞颌关节、骶尾骨均2例,舌骨、下颌骨、颈椎棘突、甲状软骨及胸肋关节均为1例.CT横断轴位诊断骨折阳性率为87.50%(49/56),VR为69.64%(39/56),MIP为60.71%(34/56),MPR为100.00%(56/56).结论:对于隐匿性骨折,采用64排螺旋CT横断位与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特别是与MPR技术相结合,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在临床中,可将此方法作为诊断此类骨折的常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