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2 | 下载0

目的 研究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抗药性突变的规律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 以质控菌株Escherichio coli ATCC 25922为初始菌株,恩诺沙星浓度由0.031 25 μg/mL增加到128 μg/mL,分步诱导得到13株稳定的抗药性菌株,检测氟喹诺酮靶酶基因gyrA、gyrB和parC、parE的序列及其突变位点,检测恩诺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抑制外排泵后MIC,分析抗药性表型与基因型、蛋白结构、外排泵及生化特性的关系.结果 低浓度氟喹诺酮可诱导GyrA的Ser83-Leu和ParC的Glu84-Lys单一位点突变,致低水平抗药性,而Ser83 -Leu逐步与Asp87 -Gly、Glu84-Lys组合,导致氟喹诺酮突变决定区突变位点氨基酸的极性、空间位阻变化,影响靶蛋白与DNA和恩诺沙星的结合,可致高水平抗药性.外排泵与基因突变共同作用,使细菌耐受逐步升高药物浓度,MIC基本平行高出培养浓度1倍.结论 增加恩诺沙星的使用剂量,能诱导高抗菌株产生,恩诺沙星抗药性表型与基因型具有对应关系和规律性变化.

作者:魏甜甜;白华;李靖冉;胡明;齐静;袁首道;张乐萃;刘玉庆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年 50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2 | 下载:0
作者:
魏甜甜;白华;李靖冉;胡明;齐静;袁首道;张乐萃;刘玉庆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年 50卷 5期
标签:
大肠杆菌 抗感染药,氟喹诺酮 连续传代 点突变
目的 研究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抗药性突变的规律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 以质控菌株Escherichio coli ATCC 25922为初始菌株,恩诺沙星浓度由0.031 25 μg/mL增加到128 μg/mL,分步诱导得到13株稳定的抗药性菌株,检测氟喹诺酮靶酶基因gyrA、gyrB和parC、parE的序列及其突变位点,检测恩诺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抑制外排泵后MIC,分析抗药性表型与基因型、蛋白结构、外排泵及生化特性的关系.结果 低浓度氟喹诺酮可诱导GyrA的Ser83-Leu和ParC的Glu84-Lys单一位点突变,致低水平抗药性,而Ser83 -Leu逐步与Asp87 -Gly、Glu84-Lys组合,导致氟喹诺酮突变决定区突变位点氨基酸的极性、空间位阻变化,影响靶蛋白与DNA和恩诺沙星的结合,可致高水平抗药性.外排泵与基因突变共同作用,使细菌耐受逐步升高药物浓度,MIC基本平行高出培养浓度1倍.结论 增加恩诺沙星的使用剂量,能诱导高抗菌株产生,恩诺沙星抗药性表型与基因型具有对应关系和规律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