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9 | 下载0

目的 观察胰岛素产生细胞经微囊化后活力变化,为糖尿病的治疗寻找可行方案.方法 采用贴壁法获得纯化的BM-MSCs.制备RPE进行诱导分化,同时制备微囊并将诱导后的细胞包裹.观察细胞的形态并进行胰岛素分泌能力检测.结果 经微囊包裹后的细胞呈聚集状态,并且培养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微囊破裂、变形、囊内细胞溢出的现象.功能学检测结果显示,BM-MSCs不分泌胰岛素,未微囊化的IPCs和微囊化的IPCs均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且微囊不影响胰岛素的释放.结论 胰岛素产生细胞经微囊化后活性依然良好,且RPE可诱导BM-MSCs分化为IPCs,此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王恩达;马云胜;穆长征;王雅光

来源:山东医药 2012 年 52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9 | 下载:0
作者:
王恩达;马云胜;穆长征;王雅光
来源:
山东医药 2012 年 52卷 3期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腺损伤提取物 胰岛素产生细胞 微囊化
目的 观察胰岛素产生细胞经微囊化后活力变化,为糖尿病的治疗寻找可行方案.方法 采用贴壁法获得纯化的BM-MSCs.制备RPE进行诱导分化,同时制备微囊并将诱导后的细胞包裹.观察细胞的形态并进行胰岛素分泌能力检测.结果 经微囊包裹后的细胞呈聚集状态,并且培养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微囊破裂、变形、囊内细胞溢出的现象.功能学检测结果显示,BM-MSCs不分泌胰岛素,未微囊化的IPCs和微囊化的IPCs均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且微囊不影响胰岛素的释放.结论 胰岛素产生细胞经微囊化后活性依然良好,且RPE可诱导BM-MSCs分化为IPCs,此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