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66 | 下载176

目的 探讨植物乳杆菌(LP)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白介素10基因敲除(IL-10~(-/-))小鼠作为IBD动物模型,将8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IL-10~(-/-)组和IL-10~(-/-)+LP组三组.IL-10~(-/-)+LP组每日灌胃0.5 mL LP菌液(1.0×10~9CFU/mL),其余两组灌胃Ringer缓冲液0.5 mL,持续4周.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及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移位为检测指标.结果 IL-10~(-/-)小鼠肠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下降,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升高,且肠道细菌移位明显增加;而连续灌胃LP菌液4周后,益生菌发挥了对肠道的调节作用,纠正了肠道菌群失衡,并降低了肠道细菌移位.结论 LP能纠正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移位,从而增强了肠道屏障功能.

作者:王坚镪;丁在咸;张旻;陈红旗;秦环龙;蒋燕群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年 30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66 | 下载:176
作者:
王坚镪;丁在咸;张旻;陈红旗;秦环龙;蒋燕群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年 30卷 2期
标签:
益生菌 植物乳杆菌CGMCC 1258 菌群紊乱 细菌移位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GMCC 1258 intestinal flora disturbance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目的 探讨植物乳杆菌(LP)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菌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白介素10基因敲除(IL-10~(-/-))小鼠作为IBD动物模型,将8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IL-10~(-/-)组和IL-10~(-/-)+LP组三组.IL-10~(-/-)+LP组每日灌胃0.5 mL LP菌液(1.0×10~9CFU/mL),其余两组灌胃Ringer缓冲液0.5 mL,持续4周.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及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移位为检测指标.结果 IL-10~(-/-)小鼠肠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下降,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升高,且肠道细菌移位明显增加;而连续灌胃LP菌液4周后,益生菌发挥了对肠道的调节作用,纠正了肠道菌群失衡,并降低了肠道细菌移位.结论 LP能纠正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移位,从而增强了肠道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