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61 | 下载83

目的 研究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症状、内镜下分型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GerdQ)调查7 150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GerdQ总分≥8分诊断为GERD.将胃镜检查诊断为BE的患者,根据胃镜下形态分为长节段BE (LSBE)组(n=27)和短节段BE (SSBE)组(n=65);并以贲门肠化(CIM)组(n=78)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内镜下齿状线位置及有无食管炎症.取各组食管活检标本,采用HE、AB及Giemsa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典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等情况.结果 内镜检查者中BE患者共92例,检出率1.29%.LSBE、SSBE和CIM组中GERD和食管炎发病率分别为92.59%、69.23%、41.03%和100.00%、78.46%、29.49%,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66.67%、24.62%和10.2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SBE组肠上皮化生(IM)的发生率为74.07%,高于SSBE组的50.77% (P <0.05).LSBE组和SSBE组Hp感染率分别为18.52%、21.54%,均显著低于CIM组的47.44% (P <0.05).与CIM组比较,BE患者更易见隐窝萎缩紊乱、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肠化、食管导管及多层上皮(均P<0.05);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和食管导管仅见于BE患者.结论 BE患者容易产生GERD和食管炎症状以及发生IM和不典型增生

作者:尹霞;徐艳丽;周隽;常英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年 33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61 | 下载:83
作者:
尹霞;徐艳丽;周隽;常英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年 33卷 1期
标签:
Barrett食管 内镜检查 肠上皮化生 胃食管反流病
目的 研究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症状、内镜下分型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GerdQ)调查7 150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GerdQ总分≥8分诊断为GERD.将胃镜检查诊断为BE的患者,根据胃镜下形态分为长节段BE (LSBE)组(n=27)和短节段BE (SSBE)组(n=65);并以贲门肠化(CIM)组(n=78)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内镜下齿状线位置及有无食管炎症.取各组食管活检标本,采用HE、AB及Giemsa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典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等情况.结果 内镜检查者中BE患者共92例,检出率1.29%.LSBE、SSBE和CIM组中GERD和食管炎发病率分别为92.59%、69.23%、41.03%和100.00%、78.46%、29.49%,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66.67%、24.62%和10.2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SBE组肠上皮化生(IM)的发生率为74.07%,高于SSBE组的50.77% (P <0.05).LSBE组和SSBE组Hp感染率分别为18.52%、21.54%,均显著低于CIM组的47.44% (P <0.05).与CIM组比较,BE患者更易见隐窝萎缩紊乱、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肠化、食管导管及多层上皮(均P<0.05);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和食管导管仅见于BE患者.结论 BE患者容易产生GERD和食管炎症状以及发生IM和不典型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