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3 | 下载4

研究采用染毒→清除→二次染毒实验,研究了B[a]P对栉孔扇贝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和DNA损伤的影响,筛选了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B[a]P对栉孔扇贝鳃丝、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及DNA损伤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一次染毒(0-15d)期间,除0.05 μg/L B[a]P处理组鳃丝AHH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处理组组织AHH活力均被显著诱导,于15d时达到最大值,GST活力和GSH含量则呈逐渐下降趋势,5d时达到最小值,之后趋于稳定;而组织DNA链断裂(F值)基本呈下降趋势,DNA-蛋白质交联(DPC值)呈逐渐升高,至15d时分别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在清除(15-45d)阶段,各处理组组织AHH活力逐渐下降,GST活力和GSH含量则逐渐升高,在25-40d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组织F值和低浓度处理组(0.05、0.5 μg/L)DPC值分别呈逐渐升高和下降趋势,于35-4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高浓度处理组(5、10 μg/L)DPC值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在二次染毒(45-60d)期间,除鳃丝AHH活力在50d时达到最大值外,其他指标变化趋势与一次染毒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和DNA损伤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性和稳定性,依据相关性分

作者:潘鲁青;刘娜;王静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2012 年 36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3 | 下载:4
作者:
潘鲁青;刘娜;王静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2012 年 36卷 2期
标签:
苯并(a)芘 栉孔扇贝 解毒代谢酶 DNA损伤 生物标志物
研究采用染毒→清除→二次染毒实验,研究了B[a]P对栉孔扇贝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和DNA损伤的影响,筛选了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B[a]P对栉孔扇贝鳃丝、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及DNA损伤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一次染毒(0-15d)期间,除0.05 μg/L B[a]P处理组鳃丝AHH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处理组组织AHH活力均被显著诱导,于15d时达到最大值,GST活力和GSH含量则呈逐渐下降趋势,5d时达到最小值,之后趋于稳定;而组织DNA链断裂(F值)基本呈下降趋势,DNA-蛋白质交联(DPC值)呈逐渐升高,至15d时分别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在清除(15-45d)阶段,各处理组组织AHH活力逐渐下降,GST活力和GSH含量则逐渐升高,在25-40d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组织F值和低浓度处理组(0.05、0.5 μg/L)DPC值分别呈逐渐升高和下降趋势,于35-4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高浓度处理组(5、10 μg/L)DPC值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在二次染毒(45-60d)期间,除鳃丝AHH活力在50d时达到最大值外,其他指标变化趋势与一次染毒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和DNA损伤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性和稳定性,依据相关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