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37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对穿照射时使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选择13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例,使用瓦里安Eclipse7.3计划系统进行切线野对穿照射,分别添加合适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调整剂量分布,两种计划均达到处方剂量要求.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两种方式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及照射跳数的差异,并用Matrixx软件分析同一病例两种计划的等中心层面的剂量分布. 结果 与使用物理楔形板相比,使用动态楔形板靶区的最小剂量D98%略高(P<0.01);最大剂量D2%、平均剂量D50%、均匀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肺V5降低9%(P<0.05),V10、V20分别降低3%、1%(P>0.05);机器治疗跳数平均减少28% (P <0.001).Matrixx软件的Gamma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剂量分布差异主要在靶区与患侧肺交界的区域. 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对穿照射使用动态楔形板与使用物理楔形板相比,靶区剂量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患侧肺低剂量区体积和机器治疗跳数明显降低,有剂量学优势.

作者:金晓丽;邢晓汾;褚薛刚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年 45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37
作者:
金晓丽;邢晓汾;褚薛刚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年 45卷 11期
标签:
乳腺癌保乳术 切线野对穿照射 动态楔形板 剂量学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对穿照射时使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选择13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例,使用瓦里安Eclipse7.3计划系统进行切线野对穿照射,分别添加合适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调整剂量分布,两种计划均达到处方剂量要求.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两种方式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及照射跳数的差异,并用Matrixx软件分析同一病例两种计划的等中心层面的剂量分布. 结果 与使用物理楔形板相比,使用动态楔形板靶区的最小剂量D98%略高(P<0.01);最大剂量D2%、平均剂量D50%、均匀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肺V5降低9%(P<0.05),V10、V20分别降低3%、1%(P>0.05);机器治疗跳数平均减少28% (P <0.001).Matrixx软件的Gamma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剂量分布差异主要在靶区与患侧肺交界的区域. 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对穿照射使用动态楔形板与使用物理楔形板相比,靶区剂量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患侧肺低剂量区体积和机器治疗跳数明显降低,有剂量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