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8 | 下载103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对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7例符合PICC置管的同步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F1 +2及D-Dimer.根据多普勒超声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放化疗和不同部位的肿瘤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F1 +2、D-Dimer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 结果 207例PICC恶性肿瘤患者中33例发生静脉血栓(15.9%),F1 +2、D-Dimer在血栓组的水平分别为(572.939±172.139) pmol/L和(0.909±0.243) 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418.569±121.990)pmol/L,(0.601 ±0.193)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恶性肿瘤患者中F1 +2、D-Dimer升高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风险率(HR)分别为1.003,2.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F1 +2和D-Dimer的截止水平设在总研究群体的50%,Cox回归分析显示,F1 +2(≥≥443.719 pmol/L)、D-Dimer(≥0.651 μg/ml)二者均高时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HR为5.223,高于单独高F1 +2的1.270和单独高D-Dimer的2.584,

作者:原娜;王磊;武雪亮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年 48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8 | 下载:103
作者:
原娜;王磊;武雪亮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年 48卷 7期
标签:
恶性肿瘤 凝血酶原片段1+2 血浆D-二聚体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对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7例符合PICC置管的同步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F1 +2及D-Dimer.根据多普勒超声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放化疗和不同部位的肿瘤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F1 +2、D-Dimer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 结果 207例PICC恶性肿瘤患者中33例发生静脉血栓(15.9%),F1 +2、D-Dimer在血栓组的水平分别为(572.939±172.139) pmol/L和(0.909±0.243) 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418.569±121.990)pmol/L,(0.601 ±0.193)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恶性肿瘤患者中F1 +2、D-Dimer升高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风险率(HR)分别为1.003,2.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F1 +2和D-Dimer的截止水平设在总研究群体的50%,Cox回归分析显示,F1 +2(≥≥443.719 pmol/L)、D-Dimer(≥0.651 μg/ml)二者均高时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HR为5.223,高于单独高F1 +2的1.270和单独高D-Dimer的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