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4 | 下载247

目的 研究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后血浆维生素K水平变化,探讨适宜的用药策略.方法 将48例胎龄小于<33周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静脉给予维生素K1 1 mg预防量(静脉组),另一组肌注维生素K1 1 mg预防量(肌注组);出生时即随机抽取其中10例早产儿脐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检测脐血及用药24 h后血浆维生素K水平,同时检测Ⅱ因子活性.结果 出生时仅1例早产儿脐血维生素K水平为1.106 μg·L-1;静脉组早产儿血浆维生素K水平明显高于肌注组[(232.149±101.311) μg·L-1 vs (104.253±88.426) μg·L-1,P<0.05];2组Ⅱ因子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5.62±10.32)

作者:韩丽萍;乔彦霞;贾莲红;张晓丽;张靖霄

来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年 26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4 | 下载:247
作者:
韩丽萍;乔彦霞;贾莲红;张晓丽;张靖霄
来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年 26卷 2期
标签:
低出生体质量 维生素 K 预防 婴儿,早产
目的 研究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后血浆维生素K水平变化,探讨适宜的用药策略.方法 将48例胎龄小于<33周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静脉给予维生素K1 1 mg预防量(静脉组),另一组肌注维生素K1 1 mg预防量(肌注组);出生时即随机抽取其中10例早产儿脐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检测脐血及用药24 h后血浆维生素K水平,同时检测Ⅱ因子活性.结果 出生时仅1例早产儿脐血维生素K水平为1.106 μg·L-1;静脉组早产儿血浆维生素K水平明显高于肌注组[(232.149±101.311) μg·L-1 vs (104.253±88.426) μg·L-1,P<0.05];2组Ⅱ因子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5.62±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