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1 | 下载0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治疗股骨头骨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像学变化.方法选用中国大耳白成年白兔47只为实验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股骨头骨质缺损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VEGF/bBMP/聚乙烯吡咯烷酮(PVP);B组bBMP/PVP;C组自然修复组.分别在注入药物后4、12周进行CT、MRI检查并处死动物进行影像学-病理对照.在12周的标本上进行骨组织计量学分析,2、4周标本进行ALP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微血管记数.结果治疗后4、12周CT、MRI影像学变化显示成骨情况A组>B组>C组,与病理学改变相一致.治疗后2、4周ALP活性、钙含量A组高于B组(P<0.05);微血管记数2周时A组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周时差异消失.但A、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采用重组VEGF和bBMP治疗股骨头骨质缺损中,CT和MRI能准确反映其新骨形成过程.

作者:张晖;武永刚;刘树枫;李斯琴;伊生勇

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年 21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1 | 下载:0
作者:
张晖;武永刚;刘树枫;李斯琴;伊生勇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年 21卷 4期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动物,实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治疗股骨头骨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像学变化.方法选用中国大耳白成年白兔47只为实验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股骨头骨质缺损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VEGF/bBMP/聚乙烯吡咯烷酮(PVP);B组bBMP/PVP;C组自然修复组.分别在注入药物后4、12周进行CT、MRI检查并处死动物进行影像学-病理对照.在12周的标本上进行骨组织计量学分析,2、4周标本进行ALP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微血管记数.结果治疗后4、12周CT、MRI影像学变化显示成骨情况A组>B组>C组,与病理学改变相一致.治疗后2、4周ALP活性、钙含量A组高于B组(P<0.05);微血管记数2周时A组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周时差异消失.但A、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采用重组VEGF和bBMP治疗股骨头骨质缺损中,CT和MRI能准确反映其新骨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