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2 | 下载128

目的 分析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后齿状突下移程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在我院诊断为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行后路减压治疗的患者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平均(41.89±14.27)岁;病程持续(42.61±70.71)个月.10例合并寰枕融合,7例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4例合并椎动脉发育畸形,无病例合并小脑扁桃体疝及脊髓空洞等.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寰齿前间隙(anterior atlan-todental interval,AADI)、斜坡齿突角(clivo-axial angle,CXA)及齿状突上移程度(the distance of the tip of odontoid to the McRae line,McRL),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神经功能.对JOA评分改善率与齿状突下移率(odontoid descent rate,ODR)、寰齿前间隙变化(△AADI)和斜坡齿突角变化(△CX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7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42±8.24)个月.术前JOA为(11.21±2.62)分,末次随访JOA为(14.53±2.19)分,平均JOA改善率为(58.75±24.43)%.JOA评分改善率与ODR存在相关关系(R=0.88,P<0.05),与△AADI(R=0.07,P=0.77)及△CXA(R=-0.04,P=0.98)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颅底凹陷的手术疗效与齿状突复

作者:李耀斌;白皓;刘趁心;赵雄;赵晓蕾;雷伟;吴子祥

来源:实用骨科杂志 2020 年 26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2 | 下载:128
作者:
李耀斌;白皓;刘趁心;赵雄;赵晓蕾;雷伟;吴子祥
来源:
实用骨科杂志 2020 年 26卷 4期
标签: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 后路减压 齿状突下移
目的 分析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后齿状突下移程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在我院诊断为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行后路减压治疗的患者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平均(41.89±14.27)岁;病程持续(42.61±70.71)个月.10例合并寰枕融合,7例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4例合并椎动脉发育畸形,无病例合并小脑扁桃体疝及脊髓空洞等.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寰齿前间隙(anterior atlan-todental interval,AADI)、斜坡齿突角(clivo-axial angle,CXA)及齿状突上移程度(the distance of the tip of odontoid to the McRae line,McRL),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神经功能.对JOA评分改善率与齿状突下移率(odontoid descent rate,ODR)、寰齿前间隙变化(△AADI)和斜坡齿突角变化(△CX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7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42±8.24)个月.术前JOA为(11.21±2.62)分,末次随访JOA为(14.53±2.19)分,平均JOA改善率为(58.75±24.43)%.JOA评分改善率与ODR存在相关关系(R=0.88,P<0.05),与△AADI(R=0.07,P=0.77)及△CXA(R=-0.04,P=0.98)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颅底凹陷的手术疗效与齿状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