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1 | 下载187

目的:评价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2年6月共收治12例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8~63岁,平均37.5±18.7岁.术前单纯表现为颈肩痛3例、头晕1例,余均存在脊髓损伤症状. 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3±2.1分;颈髓延髓角108°~121°,平均108.9°±8.1°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7~28d,平均14.7±8.1d.当齿状突满意复位后,维持牵引3~5d,行后路枕颈复位固定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颈托外固定3个月. 结果:齿状突均有较好的复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 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8个月,平均43.0±19.6个月,固定满意并坚固融合,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 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JOA评分为8~17分,平均15.1±1.6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8.2%. 未次随访颈髓延髓角为125°~141°,平均133.3°±9.3°,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手术疗效按Epstein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可1例 . 结论: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是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魏富鑫;刘少喻;王乐;梁春祥;龙厚清;孙海兴;崔尚斌;潘鹤海;黄阳亮

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 年 23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1 | 下载:187
作者:
魏富鑫;刘少喻;王乐;梁春祥;龙厚清;孙海兴;崔尚斌;潘鹤海;黄阳亮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 年 23卷 5期
标签:
颅底凹陷症 寰枢椎脱位 颅骨牵引 复位 枕颈融合
目的:评价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2年6月共收治12例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8~63岁,平均37.5±18.7岁.术前单纯表现为颈肩痛3例、头晕1例,余均存在脊髓损伤症状. 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3±2.1分;颈髓延髓角108°~121°,平均108.9°±8.1°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7~28d,平均14.7±8.1d.当齿状突满意复位后,维持牵引3~5d,行后路枕颈复位固定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颈托外固定3个月. 结果:齿状突均有较好的复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 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8个月,平均43.0±19.6个月,固定满意并坚固融合,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 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JOA评分为8~17分,平均15.1±1.6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8.2%. 未次随访颈髓延髓角为125°~141°,平均133.3°±9.3°,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手术疗效按Epstein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可1例 . 结论: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是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