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4 | 下载27

目的 了解近五年来广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学技术对2007-2011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 2007-2011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共报告病例259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3.47%,年均发病率为0.11/10万.6-9月是本病流行季节,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69.11%,8月是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83.01%.病例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28:11.流行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主要流行形式是稻田型.结论 采取包括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及接种菌苗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李秀苾;梁江明;黄君;曾竣;蒋震羚;杨光华;吴秀玲

来源:实用预防医学 2013 年 20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4 | 下载:27
作者:
李秀苾;梁江明;黄君;曾竣;蒋震羚;杨光华;吴秀玲
来源: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年 20卷 2期
标签:
广西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近五年来广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学技术对2007-2011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 2007-2011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共报告病例259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3.47%,年均发病率为0.11/10万.6-9月是本病流行季节,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69.11%,8月是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83.01%.病例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28:11.流行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主要流行形式是稻田型.结论 采取包括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及接种菌苗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