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6 | 下载0

目的 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病情况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病例526例,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32/10万.高发人群为20~50岁年龄组男性青壮年,尤其是田间耕作的农民;高发季节为每年的8-9月;各地区发病不均,以枝江地区平均发病率最高.结论 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警惕因恶劣天气引起的雨水型和洪水型钩体病的暴发流行;加强灭鼠工作,强化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杨小兵;徐勇;彭磊;贺圆圆;魏巍;刘军;严薇荣

来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年 1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6 | 下载:0
作者:
杨小兵;徐勇;彭磊;贺圆圆;魏巍;刘军;严薇荣
来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年 19卷 1期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分析 人兽共患传染病
目的 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病情况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病例526例,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32/10万.高发人群为20~50岁年龄组男性青壮年,尤其是田间耕作的农民;高发季节为每年的8-9月;各地区发病不均,以枝江地区平均发病率最高.结论 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警惕因恶劣天气引起的雨水型和洪水型钩体病的暴发流行;加强灭鼠工作,强化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