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2 | 下载89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给予尿激酶500 U/(kg·h),肝素钠10 U/(kg·h),微量泵持续24 h,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8、12、16、20、24 h测定血浆DD值.24 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A、B、C组在给药后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 h达到高峰,24 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 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 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3组在治疗前DD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4、8、12、20、24 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 h后造影全部通畅,有效率100

作者:余超;吴性江;韩建明

来源:实用医学杂志 2007 年 23卷 2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2 | 下载:89
作者:
余超;吴性江;韩建明
来源:
实用医学杂志 2007 年 23卷 20期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溶栓 抗凝 D二聚体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给予尿激酶500 U/(kg·h),肝素钠10 U/(kg·h),微量泵持续24 h,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8、12、16、20、24 h测定血浆DD值.24 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A、B、C组在给药后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 h达到高峰,24 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 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 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3组在治疗前DD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4、8、12、20、24 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 h后造影全部通畅,有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