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7 | 下载1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导管溶栓(CDT)治疗中患肢周径、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DVT经CDT治疗的42例老年患者,分别测定并记录入院时、术后第3、5、9、14天患肢与健侧周径(膝上、膝下15 cm)的变化规律,同时监测术前及术后第1~7天时血浆D-二聚体(D-D)及凝血指标中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水平及变化规律.结果 CDT术后第3、5、9、14天时患肢周径均较术前缩小,第5天时缩小幅度最大,与第3天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47).术后第3、5、9、14天时膝下15 cm处、膝上15 cm处患侧与健侧周径差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浆D-D水平升高,术后第2天达高峰,之后其水平逐渐下降,到术后10 h低于手术前,术后5~7 d时接近正常值.凝血指标术后FIB水平整体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FDP水平整体较术前升高.结论 在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肢周径与健侧的对比、术前及术后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中FIB及FDP浓度变化,可准确及时了解血栓溶解效果,调整尿激酶用量,对判断CDT疗效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任光昊;韩涛;付杨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年 41卷 2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7 | 下载:14
作者:
任光昊;韩涛;付杨
来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年 41卷 24期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D-二聚体;凝血纤溶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导管溶栓(CDT)治疗中患肢周径、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DVT经CDT治疗的42例老年患者,分别测定并记录入院时、术后第3、5、9、14天患肢与健侧周径(膝上、膝下15 cm)的变化规律,同时监测术前及术后第1~7天时血浆D-二聚体(D-D)及凝血指标中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水平及变化规律.结果 CDT术后第3、5、9、14天时患肢周径均较术前缩小,第5天时缩小幅度最大,与第3天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47).术后第3、5、9、14天时膝下15 cm处、膝上15 cm处患侧与健侧周径差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浆D-D水平升高,术后第2天达高峰,之后其水平逐渐下降,到术后10 h低于手术前,术后5~7 d时接近正常值.凝血指标术后FIB水平整体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FDP水平整体较术前升高.结论 在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肢周径与健侧的对比、术前及术后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中FIB及FDP浓度变化,可准确及时了解血栓溶解效果,调整尿激酶用量,对判断CDT疗效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