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0 | 下载90

目的 对脑动脉瘤术后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保护因素.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就治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82例,随机进入依达拉奉治疗组(n=41)和常规治疗组(n=41).常规治疗组于发病后3 d内手术夹闭动脉瘤,并尽可能清除基底池的血块;依达拉奉治疗组在确诊后即给予依达拉奉30 mg,静滴,2次/d,共14 d.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Glasgow评分和入院时的Fisher分级、Humter's分级及术后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按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的Fisher分级、Hunter's分级、依达拉奉治疗的应用、患者的性别等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依达拉奉组14.63

作者:谢正兴;崔岗;王秀云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年 2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0 | 下载:90
作者:
谢正兴;崔岗;王秀云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年 27卷 2期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依达拉奉
目的 对脑动脉瘤术后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保护因素.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就治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82例,随机进入依达拉奉治疗组(n=41)和常规治疗组(n=41).常规治疗组于发病后3 d内手术夹闭动脉瘤,并尽可能清除基底池的血块;依达拉奉治疗组在确诊后即给予依达拉奉30 mg,静滴,2次/d,共14 d.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Glasgow评分和入院时的Fisher分级、Humter's分级及术后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按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的Fisher分级、Hunter's分级、依达拉奉治疗的应用、患者的性别等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依达拉奉组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