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5

目的:研究抗感染药物作用新靶点CrtN的结构及其与抑制剂萘替芬的作用机制,为新型CrtN抑制剂的发现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同源模建获得CrtN的三维结构,然后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优化初始结构,并用Ramachandran图评估结果,最后通过活性位点搜索、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研究抑制剂萘替芬与CrtN的作用模式.结果:通过同源模建和动力学优化获得合理的CrtN结构用于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研究.对CrtN进行活性位点搜索,确定Site4口袋作为萘替芬的结合位点.通过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发现萘替芬与M51、P53、I55、I85、P146、Y150、Y190、L311、L376等形成疏水作用,与Y354形成阳离子-π键作用.结论:首次对CrtN的三维结构进行研究,阐明了疏水和阳离子-π键作用是萘替芬对CrtN产生抑制活性的重要分子基础.

作者:索慧荣

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 年 2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5
作者:
索慧荣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 年 23卷 2期
标签:
CrtN 萘替芬 同源模建 分子动力学 分子对接 CrtN naftifine homology modeling molecular dynamics docking
目的:研究抗感染药物作用新靶点CrtN的结构及其与抑制剂萘替芬的作用机制,为新型CrtN抑制剂的发现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同源模建获得CrtN的三维结构,然后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优化初始结构,并用Ramachandran图评估结果,最后通过活性位点搜索、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研究抑制剂萘替芬与CrtN的作用模式.结果:通过同源模建和动力学优化获得合理的CrtN结构用于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研究.对CrtN进行活性位点搜索,确定Site4口袋作为萘替芬的结合位点.通过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发现萘替芬与M51、P53、I55、I85、P146、Y150、Y190、L311、L376等形成疏水作用,与Y354形成阳离子-π键作用.结论:首次对CrtN的三维结构进行研究,阐明了疏水和阳离子-π键作用是萘替芬对CrtN产生抑制活性的重要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