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0 | 下载3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后足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溶液的外周炎性痛模型.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包括对照组(A组)、致痛后2 h取材组(B组)、致痛后24 h取材组(C组)和致痛后48 h取材组(D组).观察致痛1 h内疼痛行为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致炎足底皮肤、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背角神经元内NGF的表达,及DRG和脊髓背角神经元表达P物质(SP)的变化.结果:致痛组大鼠都表现出明显的两期伤害性反应.NGF免疫阳性反应物在所有致痛组患侧足底皮肤和DRG表达都增加,NGF和SP免疫阳性反应物在C组患侧脊髓背角表层的表达增加.结论:NGF不仅是产生炎性痛外周机制的重要介质之一,也可能具有中枢作用机制.

作者:夏智群;王国林

来源:天津医药 2006 年 34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0 | 下载:34
作者:
夏智群;王国林
来源:
天津医药 2006 年 34卷 10期
标签:
疼痛 神经生长因子 P物质 神经节,脊 神经元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后足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溶液的外周炎性痛模型.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包括对照组(A组)、致痛后2 h取材组(B组)、致痛后24 h取材组(C组)和致痛后48 h取材组(D组).观察致痛1 h内疼痛行为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致炎足底皮肤、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背角神经元内NGF的表达,及DRG和脊髓背角神经元表达P物质(SP)的变化.结果:致痛组大鼠都表现出明显的两期伤害性反应.NGF免疫阳性反应物在所有致痛组患侧足底皮肤和DRG表达都增加,NGF和SP免疫阳性反应物在C组患侧脊髓背角表层的表达增加.结论:NGF不仅是产生炎性痛外周机制的重要介质之一,也可能具有中枢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