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8 | 下载0

[目的]明确草菇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变化情况,确定发酵不同阶段的优势菌群,为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准确高效监测发酵过程,解析发酵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及克隆菌株18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草菇培养料二次发酵不同阶段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DGGE图谱显示,不同处理真菌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发酵高温阶段条带多样性较高,而且优势条带及相对含量也在发生动态变化.回收克隆不同发酵阶段的20个优势菌株中,9个菌株为非培养未知真核生物或真菌,其余克隆菌株为非培养散子囊菌目(Eurotiales)、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曲霉菌属(Aspergillus sp.)、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Melanocarpus albomyce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根毛霉菌属(Rhizomucor sp.)、轮枝菌属(Verticillium sp.)、普通青霉(Penicilliumcommune)、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和Trichosporon lactis真菌,其中14株(70%)克隆菌株为耐热真菌.[结论]草菇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及优势菌群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

作者:陈长卿;李桐;姜云;李玉

来源:微生物学报 2014 年 54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8 | 下载:0
作者:
陈长卿;李桐;姜云;李玉
来源:
微生物学报 2014 年 54卷 12期
标签:
草菇 二次发酵 真菌群落 18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Volvariella volvacea phase Ⅱ of compost fungal community 18S rDNA-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目的]明确草菇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变化情况,确定发酵不同阶段的优势菌群,为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准确高效监测发酵过程,解析发酵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及克隆菌株18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草菇培养料二次发酵不同阶段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DGGE图谱显示,不同处理真菌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发酵高温阶段条带多样性较高,而且优势条带及相对含量也在发生动态变化.回收克隆不同发酵阶段的20个优势菌株中,9个菌株为非培养未知真核生物或真菌,其余克隆菌株为非培养散子囊菌目(Eurotiales)、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曲霉菌属(Aspergillus sp.)、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Melanocarpus albomyce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根毛霉菌属(Rhizomucor sp.)、轮枝菌属(Verticillium sp.)、普通青霉(Penicilliumcommune)、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和Trichosporon lactis真菌,其中14株(70%)克隆菌株为耐热真菌.[结论]草菇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及优势菌群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