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0 | 下载8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省区、不同样品分离的串珠镰刀菌及其产毒株的基因多态性及遗传变异性.方法以串珠镰刀菌的5.8S、28S rRNA基因及其间区序列ITS1、ITS2为基础,制备DNA探针FumrDNA,以参与伏马茵素生物合成所必需的多酮肽合成酶(PKS)基因fum5为基础,制备DNA探针FumPKSFB.对16株我国分离菌株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并与5株ATCC典型菌株进行比较.结果Fumr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从山东芝麻样品中分离的菌株SD-fm040 DNA经两种内切酶(EcoR Ⅰ和Pst Ⅰ)消化后,杂交图谱显示的基因多态性与ATCC典型菌株不同,而从山东和浙江玉米中分离的菌株均与典型串珠镰刀菌ATCC 52539、ATCC38946、ATCC 26263一致,与串珠镰刀茵亲缘关系非常近的菌株ATCC 12763(F.nygamai)和ATCC 38016(F.subglutinans)对多数内切酶的杂交图谱表现出与其他菌株不同的基因多态性.经EcoRI酶切,FumPKSFB探针杂交结果表明,2株山东分离的胶孢镰刀菌和2株河南分离的串珠镰刀菌非伏马菌素产毒株没有杂交带,与ATCC非伏马菌素产毒株及胶孢镰刀菌结果一致.2株安徽伏马菌素产毒株产生两条杂交带,其中一条与ATCC 52539相同,分子量约为15000bp,另一条杂交谱带为18000bp,与其他菌株不同.其余10株伏马菌素产毒株均产生一条杂交带,与ATCC 52539结果一致.结论尽管

作者:王晓英;刘秀梅

来源:卫生研究 2005 年 34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0 | 下载:8
作者:
王晓英;刘秀梅
来源:
卫生研究 2005 年 34卷 5期
标签:
DNA探针杂交 基因多态性 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产毒株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省区、不同样品分离的串珠镰刀菌及其产毒株的基因多态性及遗传变异性.方法以串珠镰刀菌的5.8S、28S rRNA基因及其间区序列ITS1、ITS2为基础,制备DNA探针FumrDNA,以参与伏马茵素生物合成所必需的多酮肽合成酶(PKS)基因fum5为基础,制备DNA探针FumPKSFB.对16株我国分离菌株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并与5株ATCC典型菌株进行比较.结果Fumr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从山东芝麻样品中分离的菌株SD-fm040 DNA经两种内切酶(EcoR Ⅰ和Pst Ⅰ)消化后,杂交图谱显示的基因多态性与ATCC典型菌株不同,而从山东和浙江玉米中分离的菌株均与典型串珠镰刀菌ATCC 52539、ATCC38946、ATCC 26263一致,与串珠镰刀茵亲缘关系非常近的菌株ATCC 12763(F.nygamai)和ATCC 38016(F.subglutinans)对多数内切酶的杂交图谱表现出与其他菌株不同的基因多态性.经EcoRI酶切,FumPKSFB探针杂交结果表明,2株山东分离的胶孢镰刀菌和2株河南分离的串珠镰刀菌非伏马菌素产毒株没有杂交带,与ATCC非伏马菌素产毒株及胶孢镰刀菌结果一致.2株安徽伏马菌素产毒株产生两条杂交带,其中一条与ATCC 52539相同,分子量约为15000bp,另一条杂交谱带为18000bp,与其他菌株不同.其余10株伏马菌素产毒株均产生一条杂交带,与ATCC 52539结果一致.结论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