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9 | 下载8

目的:证明大鼠脑缺血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否参与脑损伤过程和所具有的免疫活性.方法:用线栓方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脑缺血1 h到第6天时,缺血脑组织中DC(OX62+)的存在,以及胶质细胞/巨噬细胞(OX42+)转化成DC(OX62+)的情况.同时检测活化后的DC样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的水平.结合免疫组化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检测DC样细胞的功能.结果:缺血脑半球和假手术的脑半球相比较,在1 h DC的数量明显增加(t=7.143,P<0.001).在脑缺血组中,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DC的数量也增多(t=10.295,P<0.001).脑缺血第6天,缺血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DC表达MHC-Ⅱ类分子(OX62+OX6+)显著升高(t=2.975,P<0.05).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在12,24和48 h,DC表达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P值均<0.05,而DC表达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mRNA在12 h时,t=11.258,P<0.01,24 h时,t=12.124,P<0.001.脑缺血1 h到第6天,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DC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ticfactor-α,TNF-α)mRNA有两个-α,TNF-α)mRNA有两个2.696,P<0.05)和12 h(t=4.793,P<0.01),第二个高峰期是在48 h(t=3.072,P<0.05)和第6天(t=2.715,P<0.0

作者:王莉莉;李呼伦;闫彬彬;李国忠;金连弘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4 年 8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9 | 下载:8
作者:
王莉莉;李呼伦;闫彬彬;李国忠;金连弘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年 8卷 10期
标签:
脑缺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脑损伤 免疫活性
目的:证明大鼠脑缺血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否参与脑损伤过程和所具有的免疫活性.方法:用线栓方法封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脑缺血1 h到第6天时,缺血脑组织中DC(OX62+)的存在,以及胶质细胞/巨噬细胞(OX42+)转化成DC(OX62+)的情况.同时检测活化后的DC样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的水平.结合免疫组化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检测DC样细胞的功能.结果:缺血脑半球和假手术的脑半球相比较,在1 h DC的数量明显增加(t=7.143,P<0.001).在脑缺血组中,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DC的数量也增多(t=10.295,P<0.001).脑缺血第6天,缺血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DC表达MHC-Ⅱ类分子(OX62+OX6+)显著升高(t=2.975,P<0.05).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在12,24和48 h,DC表达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P值均<0.05,而DC表达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mRNA在12 h时,t=11.258,P<0.01,24 h时,t=12.124,P<0.001.脑缺血1 h到第6天,缺血脑半球与非缺血脑半球相比较,DC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ticfactor-α,TNF-α)mRNA有两个-α,TNF-α)mRNA有两个2.696,P<0.05)和12 h(t=4.793,P<0.01),第二个高峰期是在48 h(t=3.072,P<0.05)和第6天(t=2.715,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