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0 | 下载28

背景:皮肤扩张是常用的皮肤软组织增量方法,目前对扩张皮肤的微血管变化特征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研究扩张皮肤微循环变化特征,确定其稳定血供形成时间.设计:完全随机自身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大白兔20只,平均体质量3 kg,潍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随机选择一侧兔耳,在兔耳背部皮下埋置扩张器,另一侧相同部位作对照.切口愈合后,以一定时间间隔注水扩张.用微循环显微成像、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等形态学研究手段对扩张皮肤微血管进行观测.主要观察指标:扩张皮肤微血管直径、密度、血流速度、流量.结果:扩张组各观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扩张组的血管密度为(10.8±0.2)×10-3μm2/μm2,扩张4周的是(61.1±2.9)×10-3μm2/μm2,逐渐增加,第5周出现下降;微血管直径扩张第1周为(11.1625±1.0125)μm,3周后为(13.9047±1.4102)μm;血流量第1~3周逐渐增加,此后呈下降趋势;血流速度则在较高水平维持.结论:皮肤扩张后微循环功能增强,早期以血管增生扩张为主,以后逐渐稳定并向正常组织微循环状态转化,其稳定血供的形成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

作者:王友彬;邱玉金;唐胜建;戚可名;赵敏;宋玉萍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4 年 8卷 3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0 | 下载:28
作者:
王友彬;邱玉金;唐胜建;戚可名;赵敏;宋玉萍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年 8卷 32期
标签:
皮肤 扩张术 微循环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背景:皮肤扩张是常用的皮肤软组织增量方法,目前对扩张皮肤的微血管变化特征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研究扩张皮肤微循环变化特征,确定其稳定血供形成时间.设计:完全随机自身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大白兔20只,平均体质量3 kg,潍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随机选择一侧兔耳,在兔耳背部皮下埋置扩张器,另一侧相同部位作对照.切口愈合后,以一定时间间隔注水扩张.用微循环显微成像、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等形态学研究手段对扩张皮肤微血管进行观测.主要观察指标:扩张皮肤微血管直径、密度、血流速度、流量.结果:扩张组各观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扩张组的血管密度为(10.8±0.2)×10-3μm2/μm2,扩张4周的是(61.1±2.9)×10-3μm2/μm2,逐渐增加,第5周出现下降;微血管直径扩张第1周为(11.1625±1.0125)μm,3周后为(13.9047±1.4102)μm;血流量第1~3周逐渐增加,此后呈下降趋势;血流速度则在较高水平维持.结论:皮肤扩张后微循环功能增强,早期以血管增生扩张为主,以后逐渐稳定并向正常组织微循环状态转化,其稳定血供的形成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