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6 | 下载16

目的 对前期研发的阻抗式呼吸信号分析仪进行改良,提高振荡发生器的稳定性和线性.方法 重点改进振荡发生器,包括采用直线音圈电机作为振荡动力源、磁栅尺伺服控制电机运行以及优化振荡泵的结构等.模拟机械通气的工作环境,向振荡发生器施加不同的压力负荷,测量音圈电机线圈的位移并与预设值比较,评价振荡发生器工作的稳定性.采用5 Hz不同振幅的振荡信号测量呼吸力学模型的吸气阻抗,同时采用吸气末闭合法测量模型的吸气阻力,比较两者的差异,评价振荡发生器的线性.选择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部影像正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1例,采用5 Hz振荡信号分别测定患者的呼吸阻抗(Rrs)和电抗(Xrs).结果 新设计的振荡发生器在压力负荷为15 ~ 40 cmH2O(1cmH2O=0.098 kPa)范围内,持续输出稳定的正弦振荡气流,振荡频率为0.01~ 16Hz、振幅为0.5~2 cmH2O范围内可调.振荡频率为5 Hz,振幅分别为0.5、1、1.5和2 cmH2O的信号分别测定的模型吸气阻抗均值为(16.56±1.17) cmH2O·s-1 ·L-1,吸气末闭合法测定的模型吸气阻力均值为(19.33±0.67) cmH2O·s-1 ·L-1,两者存在线性相关(r=0.51,P<0.05).临床试验测试显示,COPD患者Rrs和Xrs均高于肺部影像正常者,均差ΔRrs和ΔXrs分别为(8.9± 6.96) cmH2O· s-1·L-1

作者:谢敏崇;卢毅荣;王华;何永涛;范昭豪;李永锋;刘慧兰;杨学成

来源: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4 年 20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6 | 下载:16
作者:
谢敏崇;卢毅荣;王华;何永涛;范昭豪;李永锋;刘慧兰;杨学成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4 年 20卷 4期
标签:
强迫振荡技术 呼吸,人工 呼吸功能试验 Forced oscillation technique Respiration,artificial Respiratory function tests
目的 对前期研发的阻抗式呼吸信号分析仪进行改良,提高振荡发生器的稳定性和线性.方法 重点改进振荡发生器,包括采用直线音圈电机作为振荡动力源、磁栅尺伺服控制电机运行以及优化振荡泵的结构等.模拟机械通气的工作环境,向振荡发生器施加不同的压力负荷,测量音圈电机线圈的位移并与预设值比较,评价振荡发生器工作的稳定性.采用5 Hz不同振幅的振荡信号测量呼吸力学模型的吸气阻抗,同时采用吸气末闭合法测量模型的吸气阻力,比较两者的差异,评价振荡发生器的线性.选择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部影像正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1例,采用5 Hz振荡信号分别测定患者的呼吸阻抗(Rrs)和电抗(Xrs).结果 新设计的振荡发生器在压力负荷为15 ~ 40 cmH2O(1cmH2O=0.098 kPa)范围内,持续输出稳定的正弦振荡气流,振荡频率为0.01~ 16Hz、振幅为0.5~2 cmH2O范围内可调.振荡频率为5 Hz,振幅分别为0.5、1、1.5和2 cmH2O的信号分别测定的模型吸气阻抗均值为(16.56±1.17) cmH2O·s-1 ·L-1,吸气末闭合法测定的模型吸气阻力均值为(19.33±0.67) cmH2O·s-1 ·L-1,两者存在线性相关(r=0.51,P<0.05).临床试验测试显示,COPD患者Rrs和Xrs均高于肺部影像正常者,均差ΔRrs和ΔXrs分别为(8.9± 6.96) cmH2O· s-1·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