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9 | 下载133

目的了解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特点.方法对10例符合发作性睡病国际睡眠疾病分类最低诊断标准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连续进行两夜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两组各项睡眠参数,并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特点.结果发作性睡病组患者的夜间睡眠潜伏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在整个睡眠过程中睡眠始发快速眼动时段出现比例明显升高(P<0.01),唤醒指数和睡眠纺锤波密度增高(P<0.05),睡眠转换次数和清醒次数及S1期睡眠比例增加(P<0.01),S2期和S3+S4期比例减少(P<0.01),快速眼动密度增加(P<0.01);全夜快速眼动睡眠时段持续时间无逐渐延长趋势.与对照组受试者睡眠生理参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的特征为快速眼动活动增强,睡眠维持机制紊乱,中枢唤醒水平降低.

作者:董立羚;刘秀琴;孙鹤阳;黄颜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6 年 6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9 | 下载:133
作者:
董立羚;刘秀琴;孙鹤阳;黄颜
来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6 年 6卷 1期
标签:
发作性睡病 多道睡眠描记术 睡眠,快速眼运动
目的了解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特点.方法对10例符合发作性睡病国际睡眠疾病分类最低诊断标准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连续进行两夜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两组各项睡眠参数,并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特点.结果发作性睡病组患者的夜间睡眠潜伏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在整个睡眠过程中睡眠始发快速眼动时段出现比例明显升高(P<0.01),唤醒指数和睡眠纺锤波密度增高(P<0.05),睡眠转换次数和清醒次数及S1期睡眠比例增加(P<0.01),S2期和S3+S4期比例减少(P<0.01),快速眼动密度增加(P<0.01);全夜快速眼动睡眠时段持续时间无逐渐延长趋势.与对照组受试者睡眠生理参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的特征为快速眼动活动增强,睡眠维持机制紊乱,中枢唤醒水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