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5 | 下载141

研究背景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病因尚不明确.通过对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186 例诊断明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舒张末期颈总动脉远端、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近端内-中膜厚度;以1.00 mm ≤IMT < 1.20 mm 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存在突入血管腔回声结构或突入血管腔血流异常缺损或局部IMT ≥ 1.20 mm 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分析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内-中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00),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内-中膜厚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 = 0.923,P =0.000;r = 0.955,P = 0.008).结论 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参与了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在不伴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腔隙性脑梗死首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姝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年 13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5 | 下载:141
作者:
王姝
来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年 13卷 1期
标签:
脑梗死 动脉硬化 颈动脉 尿酸 C 反应蛋白质 超声检查,多普勒
研究背景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病因尚不明确.通过对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186 例诊断明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舒张末期颈总动脉远端、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近端内-中膜厚度;以1.00 mm ≤IMT < 1.20 mm 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存在突入血管腔回声结构或突入血管腔血流异常缺损或局部IMT ≥ 1.20 mm 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分析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内-中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00),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内-中膜厚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 = 0.923,P =0.000;r = 0.955,P = 0.008).结论 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参与了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在不伴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腔隙性脑梗死首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