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3 | 下载1043

目的 总结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共3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和诱发因素、治疗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23例(63.89%),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1例(58.33%),构音障碍19例(52.78%),感觉障碍17例(47.22%),眼震15例(41.67%),共济失调11例(30.56%),Horner征阳性8例(22.22%),呃逆7例(19.44%),面神经麻痹6例(16.67%),偏瘫5例(13.89%),意识障碍5例(13.89%),复视2例(5.56%);12例(33.33%)符合典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MRI均可见延髓背外侧梗死灶,其中上延髓型为10例(27.78%),中延髓型9例(25%),下延髓型17例(47.22%);CTA可见5例(5/10)椎动脉狭窄,3例(3/10)小脑后下动脉狭窄;椎动脉B超可见11例(11/15)椎动脉细小或狭窄;经颅多普勒超声可见5例(5/9)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峰值后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可见9例(9/13)椎动脉狭窄,2例(2/13)小脑后下动脉狭窄.6例(16.67%)予静脉溶栓,30例(83.33%)予内科综合治疗;34例(94.44%)明显好转,2例(5.56%)因循环衰竭而死亡.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仅部分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明确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临床预后与梗死灶部位、面积和并发症等有关.

作者:胡杰;许瑞卿;吕祥龙;王允琴;高颖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年 1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3 | 下载:1043
作者:
胡杰;许瑞卿;吕祥龙;王允琴;高颖
来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年 19卷 1期
标签:
延髓外侧综合征 小脑后下动脉(非MeSH词) 椎动脉 磁共振成像
目的 总结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共3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和诱发因素、治疗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23例(63.89%),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1例(58.33%),构音障碍19例(52.78%),感觉障碍17例(47.22%),眼震15例(41.67%),共济失调11例(30.56%),Horner征阳性8例(22.22%),呃逆7例(19.44%),面神经麻痹6例(16.67%),偏瘫5例(13.89%),意识障碍5例(13.89%),复视2例(5.56%);12例(33.33%)符合典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MRI均可见延髓背外侧梗死灶,其中上延髓型为10例(27.78%),中延髓型9例(25%),下延髓型17例(47.22%);CTA可见5例(5/10)椎动脉狭窄,3例(3/10)小脑后下动脉狭窄;椎动脉B超可见11例(11/15)椎动脉细小或狭窄;经颅多普勒超声可见5例(5/9)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峰值后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可见9例(9/13)椎动脉狭窄,2例(2/13)小脑后下动脉狭窄.6例(16.67%)予静脉溶栓,30例(83.33%)予内科综合治疗;34例(94.44%)明显好转,2例(5.56%)因循环衰竭而死亡.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仅部分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明确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临床预后与梗死灶部位、面积和并发症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