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4 | 下载37

目的 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浆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水平的变化,确定EMP水平变化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探讨EMP测定在早期诊断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30例川崎病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第4次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24例为完全型川崎病,6例为不完全型川崎病,并按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根据超声心动图将川崎病组又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6例)和冠状动脉无损伤组(24例).以10例发热伴有皮疹的患儿及10例健康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31+/CD42b- EMP水平.结果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EMP水平[(8.18±2.29)%]明显高于恢复期[(2.77±0.85)%]和正常对照组[(1.34±0.38)%](P<0.01);亚急性期血浆EMP水平[(5.93±1.05)%]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发热对照组血浆EMP水平[(3.66±1.16)%]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EMP水平高于冠状动脉无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EMP的检测分析有助于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发现.

作者:姚翠翠;王策;于宪一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 年 19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4 | 下载:37
作者:
姚翠翠;王策;于宪一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 年 19卷 2期
标签:
川崎病 内皮微粒 流式细胞术 冠状动脉损伤 Kawasaki disease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 Flow cytometry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目的 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浆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水平的变化,确定EMP水平变化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探讨EMP测定在早期诊断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30例川崎病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第4次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24例为完全型川崎病,6例为不完全型川崎病,并按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根据超声心动图将川崎病组又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6例)和冠状动脉无损伤组(24例).以10例发热伴有皮疹的患儿及10例健康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31+/CD42b- EMP水平.结果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EMP水平[(8.18±2.29)%]明显高于恢复期[(2.77±0.85)%]和正常对照组[(1.34±0.38)%](P<0.01);亚急性期血浆EMP水平[(5.93±1.05)%]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发热对照组血浆EMP水平[(3.66±1.16)%]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EMP水平高于冠状动脉无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EMP的检测分析有助于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