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5 | 下载484

目的 调查PICU营养支持治疗现状及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时间>7 d,鼻饲奶或静脉营养的患儿,按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组(EN+PN组),肠外营养组(PN组),进行入院及入院1周时的营养不良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计算入院1周给予的平均热量.结果入组患儿79例,EN组63例(79.75%),EN+PN组9例(11.39%),PN组7例(8.86%).入院时44例存在营养不良(55.70%);低度营养风险44例(55.70%),中度营养风险27例(34.18%),高度营养风险8例(10.13%).入院1周时,营养不良49例(62.03%);低度、中度、高度营养风险分别为21例(26.58%)、41例(51.90%)、17例(21.52%).入住PICU 1周平均热量供给12例(15%)未达到推荐热量25 kcal/(kg·d).入院1周后,EN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均上升,EN+PN组患儿血清蛋白均升高.结论 PICU肠内营养支持率最高,肠外营养最低.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PICU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风险逐渐上升;入组患儿中有近15%未达到推荐热量,PN组热量供给最低;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患儿早期血清蛋白指标.

作者:梁兵;关文贺;王丽杰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8 年 25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5 | 下载:484
作者:
梁兵;关文贺;王丽杰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8 年 25卷 7期
标签: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儿童
目的 调查PICU营养支持治疗现状及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时间>7 d,鼻饲奶或静脉营养的患儿,按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组(EN+PN组),肠外营养组(PN组),进行入院及入院1周时的营养不良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计算入院1周给予的平均热量.结果入组患儿79例,EN组63例(79.75%),EN+PN组9例(11.39%),PN组7例(8.86%).入院时44例存在营养不良(55.70%);低度营养风险44例(55.70%),中度营养风险27例(34.18%),高度营养风险8例(10.13%).入院1周时,营养不良49例(62.03%);低度、中度、高度营养风险分别为21例(26.58%)、41例(51.90%)、17例(21.52%).入住PICU 1周平均热量供给12例(15%)未达到推荐热量25 kcal/(kg·d).入院1周后,EN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均上升,EN+PN组患儿血清蛋白均升高.结论 PICU肠内营养支持率最高,肠外营养最低.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PICU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风险逐渐上升;入组患儿中有近15%未达到推荐热量,PN组热量供给最低;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患儿早期血清蛋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