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或)DSA检查.患者明确诊断后行药物保守、腔内介入或剖腹探查及血运重建术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出院后1、6、12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腹痛症状复发情况,CTA检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变化或支架置入术后SMA变化及夹层重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临床特征:①临床表现:80例患者中,75例有症状,5例无症状为健康体检时发现.75例有症状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均无腹膜刺激征,腹痛以脐周及腹上区为主,14例伴恶心、呕吐,4例伴血便.②影像学检查结果:80例患者均经CTA检查明确诊断为SISMAD.CTA检查表现为SMA局部增粗、真假双腔形成、动脉真腔变细并可见内膜瓣影、假腔形成血栓,其中77例第一破口位于距肠系膜开口1~6 cm以内,3例位于主干中远段.80例患者均未发现主动脉夹层.(2)治疗情况:75例有症状患者中,53例药物保守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0.7%(53/75),

作者:李沁;刘颖;陈坚;党一平;李毅清

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7 年 16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李沁;刘颖;陈坚;党一平;李毅清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7 年 16卷 11期
标签: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放射学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 支架置入术 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Radiology Drug therapy Surgical procedures,operative Stent implantation
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或)DSA检查.患者明确诊断后行药物保守、腔内介入或剖腹探查及血运重建术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出院后1、6、12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腹痛症状复发情况,CTA检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变化或支架置入术后SMA变化及夹层重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临床特征:①临床表现:80例患者中,75例有症状,5例无症状为健康体检时发现.75例有症状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均无腹膜刺激征,腹痛以脐周及腹上区为主,14例伴恶心、呕吐,4例伴血便.②影像学检查结果:80例患者均经CTA检查明确诊断为SISMAD.CTA检查表现为SMA局部增粗、真假双腔形成、动脉真腔变细并可见内膜瓣影、假腔形成血栓,其中77例第一破口位于距肠系膜开口1~6 cm以内,3例位于主干中远段.80例患者均未发现主动脉夹层.(2)治疗情况:75例有症状患者中,53例药物保守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0.7%(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