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4 | 下载0

目的 了解内江市实现无脊灰目标证实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改进监测系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内江市2004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所有急性迟缓性麻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8年全市共报告急性迟缓性麻痹151例,其中有9例最后诊断为非急性迟缓性麻痹,其余142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15岁以下儿童AFP年均报告发病率2.00/10万,48 h调查率97.9%,14 d内双粪便合格采集率90.1%,粪标本7d送达率94.8%,60~75 d及时随访率90.1%,均达到卫生部要求.142例AFP病例中,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学龄前儿童好发,病例诊断以格林利巴综合(GBS)征(53.52%)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28.17%)最多;完成3次全程免疫的儿童占68.3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23.94%.结论 内江市2004-2011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存在一定免疫空白,粪便标本合格采集率、及时随访率有待提高.

作者:余华;林广礼;徐勇;于雪岚

来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3 年 29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4 | 下载:0
作者:
余华;林广礼;徐勇;于雪岚
来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3 年 29卷 10期
标签:
急性迟缓性麻痹 流行病学分析 监测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surveillance
目的 了解内江市实现无脊灰目标证实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改进监测系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内江市2004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所有急性迟缓性麻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8年全市共报告急性迟缓性麻痹151例,其中有9例最后诊断为非急性迟缓性麻痹,其余142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15岁以下儿童AFP年均报告发病率2.00/10万,48 h调查率97.9%,14 d内双粪便合格采集率90.1%,粪标本7d送达率94.8%,60~75 d及时随访率90.1%,均达到卫生部要求.142例AFP病例中,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学龄前儿童好发,病例诊断以格林利巴综合(GBS)征(53.52%)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28.17%)最多;完成3次全程免疫的儿童占68.3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23.94%.结论 内江市2004-2011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存在一定免疫空白,粪便标本合格采集率、及时随访率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