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2 | 下载0

目的 分析宜宾市2007-2011年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提高检测灵敏性、特异度,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宾市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规定的各项监测指标,评价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结果 宜宾市2007-2011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136例,年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其中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15/10万、1.90/10万、2.95/10万、3.15/10万和2.48/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53/10万;各年度合格便标本采集率均>80%,2007-2011年各年合格便标本采集率分别为80.8%、95.0%、87.1%、93.9%和88.5%;各年度含零病例报告的县、乡每月均达100%;结论 宜宾市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继续加强AFP监测,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

作者:赖仁红;侯明书;于力力

来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4 年 30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2 | 下载:0
作者:
赖仁红;侯明书;于力力
来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4 年 30卷 6期
标签:
脊髓灰质炎 急性迟缓性麻痹 监测 poliomyelitis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surveillance system monitoring
目的 分析宜宾市2007-2011年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提高检测灵敏性、特异度,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宾市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规定的各项监测指标,评价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结果 宜宾市2007-2011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136例,年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其中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15/10万、1.90/10万、2.95/10万、3.15/10万和2.48/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53/10万;各年度合格便标本采集率均>80%,2007-2011年各年合格便标本采集率分别为80.8%、95.0%、87.1%、93.9%和88.5%;各年度含零病例报告的县、乡每月均达100%;结论 宜宾市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继续加强AFP监测,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