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1 | 下载1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丹参酮的2种主要单体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对体外原代培养的SD大鼠睑板腺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及其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取清洁级2月龄SD大鼠,分离取出双眼睑板腺组织并与3T3滋养细胞共培养5d.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成不同浓度,按照培养液中添加的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浓度不同将混合培养的细胞分为0.125μmol/L药物组、0.250 μmol/L药物组、0.500 μmol/L药物组、1.250μmol/L药物组和2.500 μmol/L药物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隐丹参酮或丹参酮ⅡA处理细胞48 h,溶剂对照组仅加入相应体积的DMSO溶剂.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睑板腺组织冰冻切片和睑板腺细胞克隆细胞中角蛋白14(K14)和p63的定位和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睑板腺细胞克隆中K16、细胞增生相关抗原(Ki67)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结晶紫染色和油红0染色法分别评估睑板腺上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和脂质合成情况. 结果 睑板腺细胞体外原代培养至第4~5天可见克隆形成,至培养第7天克隆面积明显增大,克隆细胞中p63和K14蛋白表达阳性.与溶剂对照组比较,0.500 μmol/L隐丹参酮组、1.250 μmol/L隐丹参酮组和2.500 μmol/L隐丹参酮组Ki67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0.500 μmol/L

作者:赖清华;高莹莹;李炜;左程友;李庆民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年 37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1 | 下载:113
作者:
赖清华;高莹莹;李炜;左程友;李庆民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年 37卷 6期
标签:
丹参酮 睑板腺上皮细胞 增生 分化 脂质代谢/药物作用 细胞培养 Tanshinone Meibomian gland epithelial cells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Lipid metabolism/drug effects Cell culture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丹参酮的2种主要单体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对体外原代培养的SD大鼠睑板腺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及其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取清洁级2月龄SD大鼠,分离取出双眼睑板腺组织并与3T3滋养细胞共培养5d.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成不同浓度,按照培养液中添加的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浓度不同将混合培养的细胞分为0.125μmol/L药物组、0.250 μmol/L药物组、0.500 μmol/L药物组、1.250μmol/L药物组和2.500 μmol/L药物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隐丹参酮或丹参酮ⅡA处理细胞48 h,溶剂对照组仅加入相应体积的DMSO溶剂.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睑板腺组织冰冻切片和睑板腺细胞克隆细胞中角蛋白14(K14)和p63的定位和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睑板腺细胞克隆中K16、细胞增生相关抗原(Ki67)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结晶紫染色和油红0染色法分别评估睑板腺上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和脂质合成情况. 结果 睑板腺细胞体外原代培养至第4~5天可见克隆形成,至培养第7天克隆面积明显增大,克隆细胞中p63和K14蛋白表达阳性.与溶剂对照组比较,0.500 μmol/L隐丹参酮组、1.250 μmol/L隐丹参酮组和2.500 μmol/L隐丹参酮组Ki67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0.500 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