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5 | 下载12

目的 应用血清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参附汤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阿霉素致心肌病BALB/c小鼠模型,给予相应的干预,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化酶-同功酶MB(CK-MB);超声心动图测定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采集小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所得数据经多变量和单变量统计分析,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和参附汤治疗组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参附汤逆转阿霉素心脏毒性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代谢通路分析探讨参附汤靶向代谢通路.结果 模型组血清LDH、CK-MB水平明显升高,EF、FS值明显下降,表明造模成功,经参附汤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出13种阿霉素对心脏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参附汤对其中11种代谢物具有显著的逆转作用.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和二羧酸代谢是参附汤主要的靶向代谢通路.结论 参附汤能通过调节失衡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以及花生四烯酸、苯丙氨酸、二羧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发挥逆转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

作者:秦烨;丁欣;张雅

来源:药学实践杂志 2022 年 40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5 | 下载:12
作者:
秦烨;丁欣;张雅
来源:
药学实践杂志 2022 年 40卷 2期
标签:
阿霉素;心脏毒性;参附汤;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
目的 应用血清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参附汤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阿霉素致心肌病BALB/c小鼠模型,给予相应的干预,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化酶-同功酶MB(CK-MB);超声心动图测定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采集小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所得数据经多变量和单变量统计分析,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和参附汤治疗组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参附汤逆转阿霉素心脏毒性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代谢通路分析探讨参附汤靶向代谢通路.结果 模型组血清LDH、CK-MB水平明显升高,EF、FS值明显下降,表明造模成功,经参附汤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出13种阿霉素对心脏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参附汤对其中11种代谢物具有显著的逆转作用.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和二羧酸代谢是参附汤主要的靶向代谢通路.结论 参附汤能通过调节失衡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以及花生四烯酸、苯丙氨酸、二羧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发挥逆转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