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6 | 下载0

目的 优化和厚朴酚长循环脂质体(HLCL)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和厚朴酚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HLCL组方,并对优化组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观察HLCL表面形态,透析法研究HLCL体外释放情况,UPLC-MS/MS法研究大鼠分别ig等剂量和厚朴酚及HLCL(20 mg/kg和厚朴酚)后的血浆药动学参数.结果 HLCL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大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mPEG2000-DSPE的质量比为8∶1∶1、药脂质量比为1∶10、超声时间为12 min.在此条件下,HLCL在TEM下为圆球,包封率84.7%、载药量10.4%、平均粒径121.5 nm、Zeta电位-30.8 mV.HLCL体外释放缓慢,24 h在pH l.2和pH 6.9释放介质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0%和71%.大鼠ig给药后,HLCL组和厚朴酚的Cmax、tmax、t1/2分别为(23.29±11.76) ng/mL、(0.13±0.05)h和(10.59±5.72)h,和厚朴酚组的Cmax、tmax、t1/2分别为(79.34±56.32) ng/mL、(0.30±0.07)h和(4.44±3.14)h,两组的AUC0-∞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游离和厚朴酚相比,HLCL体外释放缓慢,体内吸收迅速、消除缓慢.

作者:陈一桢;张文娟;唐兰如;刘红;陈勇

来源:中草药 2017 年 48卷 1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6 | 下载:0
作者:
陈一桢;张文娟;唐兰如;刘红;陈勇
来源:
中草药 2017 年 48卷 18期
标签:
和厚朴酚 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体外释放 药动学 包封率 正交试验 透析法 UPLC-MS/MS 累积释放率 honokiol long-circulating liposome in vitro release pharmacokinetics encapsulation rate orthogonal test dialysis method UPLC-MS/MS cumulative release rate
目的 优化和厚朴酚长循环脂质体(HLCL)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和厚朴酚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HLCL组方,并对优化组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观察HLCL表面形态,透析法研究HLCL体外释放情况,UPLC-MS/MS法研究大鼠分别ig等剂量和厚朴酚及HLCL(20 mg/kg和厚朴酚)后的血浆药动学参数.结果 HLCL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大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mPEG2000-DSPE的质量比为8∶1∶1、药脂质量比为1∶10、超声时间为12 min.在此条件下,HLCL在TEM下为圆球,包封率84.7%、载药量10.4%、平均粒径121.5 nm、Zeta电位-30.8 mV.HLCL体外释放缓慢,24 h在pH l.2和pH 6.9释放介质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0%和71%.大鼠ig给药后,HLCL组和厚朴酚的Cmax、tmax、t1/2分别为(23.29±11.76) ng/mL、(0.13±0.05)h和(10.59±5.72)h,和厚朴酚组的Cmax、tmax、t1/2分别为(79.34±56.32) ng/mL、(0.30±0.07)h和(4.44±3.14)h,两组的AUC0-∞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游离和厚朴酚相比,HLCL体外释放缓慢,体内吸收迅速、消除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