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8

目的 分析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特点,并对血管走行在发病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MRA序列对30例前庭阵发症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及30例其他眩晕患者的桥小脑角区进行扫描,对两组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血管神经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压迫类型、神经血管之间的角度(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P组NVCC阳性率为93.3% (28/30),显著高于眩晕组56.7%(17/30,x2 =6.296,P=0.012,P<0.05).VP组最常见的NVCC类型为血管袢压迫(15/28,53.6%).两组间NVCC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13,P =0.421,P >0.05).VP组血管神经之间角度45°<α<135°的患者24例(24/30,80.0%),显著高于眩晕组(12/30,40.0%,x2=10.000,P=0.002,P<0.05).结论 VP组NVCC阳性率高,压迫类型以袢压迫多见,血管神经之间的角度在45°至135°之间与VP发病的可能性大.

作者:柴臣通;刘春岭;李慧;张亚青;张超;段志毅;关志童;王景超;顾志强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 年 32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8
作者:
柴臣通;刘春岭;李慧;张亚青;张超;段志毅;关志童;王景超;顾志强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 年 32卷 9期
标签:
前庭阵发症 眩晕 血管神经交互压迫 磁共振成像 Vestibular paroxysm disease Vertigo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目的 分析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特点,并对血管走行在发病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MRA序列对30例前庭阵发症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及30例其他眩晕患者的桥小脑角区进行扫描,对两组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血管神经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压迫类型、神经血管之间的角度(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P组NVCC阳性率为93.3% (28/30),显著高于眩晕组56.7%(17/30,x2 =6.296,P=0.012,P<0.05).VP组最常见的NVCC类型为血管袢压迫(15/28,53.6%).两组间NVCC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13,P =0.421,P >0.05).VP组血管神经之间角度45°<α<135°的患者24例(24/30,80.0%),显著高于眩晕组(12/30,40.0%,x2=10.000,P=0.002,P<0.05).结论 VP组NVCC阳性率高,压迫类型以袢压迫多见,血管神经之间的角度在45°至135°之间与VP发病的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