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6 | 下载0

为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的变化及其基因表达情况。利用球囊损伤方法复制了兔髂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 h、第1周末、第2周末和第4周末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了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测定了不同时期局部血管壁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血管成形术后3 h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升高,术后1周达高峰,于术后4周回到术前水平;血管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在术前就有少量表达,术后3 h明显增加达高峰,术后4周达术前水平。此结果提示,血管成形术后,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增加,可能在血管对损伤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晓文;戚文航

来源: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1 年 9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6 | 下载:0
作者:
陈晓文;戚文航
来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1 年 9卷 3期
标签: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纤溶活性 血管损伤 兔 基因表达
为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的变化及其基因表达情况。利用球囊损伤方法复制了兔髂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 h、第1周末、第2周末和第4周末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了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测定了不同时期局部血管壁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血管成形术后3 h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升高,术后1周达高峰,于术后4周回到术前水平;血管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在术前就有少量表达,术后3 h明显增加达高峰,术后4周达术前水平。此结果提示,血管成形术后,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增加,可能在血管对损伤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