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3 | 下载0

通过观察低密度脂蛋白不同亚组分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来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采用两次超速离心法分离制备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和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或大颗粒疏松这4种脂蛋白,37℃温育12 h,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4种脂蛋白均可使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增高,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比较相同浓度的4种脂蛋白的作用时发现,25 mg和50 mg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作用强于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mg天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作用强于其它三种脂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分别为0.83±0.09、0.66±0.15、0.80±0.07和0.76±0.0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分别为0.37±0.04、0.28±0.04、0.29±0.02和0.27±0.03),与天然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此

作者:王绿娅;秦彦文;蔺洁;潘晓冬;杜兰平;石凤茹;郭恒仪

来源: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 年 10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3 | 下载:0
作者:
王绿娅;秦彦文;蔺洁;潘晓冬;杜兰平;石凤茹;郭恒仪
来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 年 10卷 6期
标签:
脂蛋白,低密度 内皮,血管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通过观察低密度脂蛋白不同亚组分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来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采用两次超速离心法分离制备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和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或大颗粒疏松这4种脂蛋白,37℃温育12 h,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4种脂蛋白均可使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增高,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比较相同浓度的4种脂蛋白的作用时发现,25 mg和50 mg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作用强于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mg天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作用强于其它三种脂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分别为0.83±0.09、0.66±0.15、0.80±0.07和0.76±0.0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分别为0.37±0.04、0.28±0.04、0.29±0.02和0.27±0.03),与天然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