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0

[目的] 利用多种遗传学技术方法研究孤独症遗传机制. [方法] 利用多种遗传学技术对孤独症患者进行检测,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微阵列基因芯片、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rm repeat,STR)分析. [结果] 患者是5岁女童,表现有孤独症和智力障碍,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9号染色体易位与11号染色体形成新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MLPA分析显示9号染色体亚端粒缺失,利用SNP微阵列基因芯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9p24.3 to 9p23区域缺失,同时还存在9p23 to 9p21.2区域重复,核型描述为45,XX,psu dic( 11;9)(p15;p24). [结论] 9号染色体短臂关键区域基因拷贝数的重复或缺失与孤独症、智力障碍密切相关.基因芯片技术是研究孤独症遗传机制有力工具.

作者:杨尧;王芳;王春枝;何玺玉

来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年 20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0
作者:
杨尧;王芳;王春枝;何玺玉
来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年 20卷 10期
标签:
孤独症 遗传机制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拷贝数变异
[目的] 利用多种遗传学技术方法研究孤独症遗传机制. [方法] 利用多种遗传学技术对孤独症患者进行检测,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微阵列基因芯片、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rm repeat,STR)分析. [结果] 患者是5岁女童,表现有孤独症和智力障碍,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9号染色体易位与11号染色体形成新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MLPA分析显示9号染色体亚端粒缺失,利用SNP微阵列基因芯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9p24.3 to 9p23区域缺失,同时还存在9p23 to 9p21.2区域重复,核型描述为45,XX,psu dic( 11;9)(p15;p24). [结论] 9号染色体短臂关键区域基因拷贝数的重复或缺失与孤独症、智力障碍密切相关.基因芯片技术是研究孤独症遗传机制有力工具.